D13(11/16) 本鄉南鞍營地→櫧山北鞍營地→櫧山→無雙山→最後水源→亞力士營地(石板屋遺址)
回望東郡、本鄉、櫧山 |
D13路線簡圖 |
昨晚非常冷,位處小凹地,太陽也要出來好一陣子才曬得到,早上8點出發。路線不是往3365峰前進,而是沿3365峰東側腰繞緩下,這邊植被較疏,大部分都是草坡和刺柏叢,跟好路跡路條就可。約20-30分鐘抵達櫧山北鞍營地,叉路有牌子,標示下切取水路。
本鄉南鞍營地 |
持續的晴天 |
櫧山 |
櫧山北鞍營地還要往西側走一點點,進入廣大草地,而正路應該往正南方稜線上去。我們在此找了一下路,依稀跟著路跡往西南側走去,那是腰繞草坡,路跡到後面變得很亂,為錯誤路線,也可能是紮營後直接切回來的路跡,總之,要往稜線上走就是了。
回望櫧山北鞍營地 |
回望東郡橫斷稜線 |
正前方的櫧山 |
回望漫漫長路 |
往櫧山前進,一路在草坡陡上,路跡明顯,視野很讚,約1個小時到達櫧山頂,在9點30分到達。櫧山頂有金屬基點,360度展望,可清楚看到來時的東郡稜線,西側隔郡大溪有郡大西巒稜線,南隔哈伊拉羅溪有馬博稜線,馬博北稜跟西北稜(盆駒山)都很清楚,玉山也歷歷在目。正西方,就是待會兒要前往的無雙山。
東郡、東巒大山 |
東郡山列 |
無雙山 |
馬博與玉山 |
落差1500公尺的哈伊拉羅溪 |
10點20分出發往無雙山,一路陡下,這邊的路徑多在稜線左側(靠溪流側),因為稜線右側為密林,出發沒多久,植被增多,漸漸進入林中,走起來很悶熱。
無雙山 |
從櫧山到無雙山的特色就是地形多,小落差很多,尤其是抵達最低鞍之後,要攀上無雙三連峰,一共三上三下,都是70-85度的上攀、下攀,有些地方有傘帶輔助。先到無雙東峰,山頂有大型疊石,之後是無雙最高峰,再來最後一顆是無雙基點峰,從無雙東峰望去,可以看到無雙最高峰圓圓的山頂,都是岩塊,這也是拍攝無雙山經典位置。
地形,傘帶 |
正前方的無雙東峰 |
哈伊拉羅溪谷 |
12點35分到達無雙東峰。日正當中,非常曬、很渴,但要節制飲水,水源要從無雙南稜下去才會有。從此望向櫧山,是如金字塔般完美的正四面體。
無雙東峰 |
回望如金字塔般的櫧山 |
無雙東峰望最高峰 |
滿布岩石的山頂 |
下午1點10分來到無雙最高峰,頂端也是有大型疊石,回望東郡山稜很清楚,很壯觀。
回望東郡山系 |
無雙最高峰 |
最後於13點40分來到無雙山基點峰,有三角點,山頂周圍樹林有被砍過的痕跡。無雙的陡上陡下不好走,地形多,大隊人馬很容易卡住,建議要多估一點時間,基本上傘帶都算穩固,可以借力,比較容易上攀。另外,爬上無雙基點峰的稜線時,要一直走到最後面,才是真正的三角點,仔細看會發現旁邊樹林中都有路跡,應該是想要往高點走而亂切。
無雙山基點峰 |
馬博拉斯山 |
15點出發,前往今晚的營地,亞力士營地。路線轉向無雙南側稜線,無雙南稜落差1300公尺,考驗登山負重下坡技巧,還有在行走時快速判斷路跡的功力。下坡要走得順,走得舒服,最優先的是要知道路在哪,才能夠往那個方向走,其次是判斷踏點,還有登山杖輔助,以上都是經驗累積,慢慢去體會。
無雙南稜松林 |
無雙南稜松林 |
無雙南稜是松林,很乾爽,腳下松針厚厚一層,非常滑,通常也就一路滑下去,這跟其他山區的陡下坡不太一樣,更加考驗煞車功力。偶有路條,不過還是要留意路跡,雖然松針厚厚一層,但是踩上去就知道是不是正路了。一路沿正南方陡下,漸轉西南,稜線轉向處有幾個空地,較平坦處可以緊急紮營,也讓腳休息一下。
一路陡下 |
通常紀錄走這段下坡是3小時,而我們只走整整兩小時到達最後水源處,水量不小,過溪。有不穩固傘帶架在上面,但只能抓心安的,重點是腳下的石頭溼滑,不要滑倒就好。過溪後腹地、山徑狹小,不適合下背取水,因為背包可能會掉下去。建議多走一段,約1分鐘到達平坦處下背包,再回去取水。
最後水源 |
過溪處 |
最後再往前10分鐘路程就到亞力士營地,位於松林中,非常避風,適逢晴天很乾燥,不會反潮,有多棟家屋遺址,很漂亮的駁坎遺跡。不過早期原住民有屋內葬的習慣,所以紮營地點要慎選啊。
嘆息九華18日紀行 D14D15-步步驚心前進無雙部落,奮力攀升盆駒西北稜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